為了切實強化省中直有關部門的安全監管工作,全面推行安全生產目標管理和對安全工作績效進行量化考核,促進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保持社會穩定,根據《遼寧省安全生產條例》和《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遼政發〔2005〕4號)精神,制定省中直部門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核辦法。
一、指導思想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化負有安全監管、監察及行業和企業管理職責的省中直部門的安全監管責任,努力提高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水平,切實做好各自監管行業和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促進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到位。
二、組織領導
成立省中直部門安全生產目標考核領導小組,負責組織、領導考核工作。成員由省安委會辦公室、省委組織部、省監察廳、省人事廳、省總工會分管領導組成。考核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安委會辦公室,負責考核具體工作。
三、考核范圍
省安全生產監管局、公安廳、建設廳、交通廳、衛生廳、海洋漁業廳、教育廳、水利廳、林業廳、司法廳、國資委、農委、國防科工辦、質監局、煤管局、旅游局、遼寧煤監局、沈陽鐵路局、民航東北管理局、國家電監會東北電監局等負有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及行業和企業管理職責的省中直部門。
四、考核內容
(一)主要工作措施目標考核內容:
安全生產的組織領導和部署、責任體系的建立健全與責任落實、安全生產立法、專項整治、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險源監控、安全檢查、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安全生產(經營)許可證審批、特種設備管理、職業衛生管理、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機構和隊伍建設、事故救援與查處等工作情況。
(二)事故控制指標考核內容:
各類事故死亡人數、較大以上事故起數、相對控制指標,以及行業、領域的相關控制指標等。
五、考核條件
(一)達標單位基本條件:
1.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部署,堅持安全發展的原則,把安全生產納入本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制定本部門(單位)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計劃,同步實施,及時研究、解決本行業和領域安全生產方面存在的重大問題。
2.認真履行職責,依法行政,完善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部門主要負責人對本部門的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其他負責人對分管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具體領導責任。
3.加強安全監管、監察隊伍建設,安全監管任務較重的部門設立專門安全監管機構,充實監管人員,其他部門設立專門機構或指定專人負責安全生產監管工作。
4.加強安全監督檢查,定期組織開展對本行業和領域的安全生產專項檢查,督促本行業和領域的企業加大安全投入,及時排查治理隱患。
5.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工作,認真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及其他形式的安全生產宣傳活動;搞好對本行業和領域內的企業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安全培訓,使其具有相應的安全生產任職資格;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率和從業人員的“三級”安全教育率達100%。
6.重視和加強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完善應急救援工作體制機制,制定本行業和領域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提高實戰能力,做到科學施救。
7.全面完成全年安全生產工作目標,嚴格安全生產目標管理,本行業和領域全年不突破省政府下達的安全生產控制指標;未下達安全生產控制指標的行業和領域事故死亡人數不突破前3年的平均水平。
8.認真完成省政府和省領導交辦的各項任務。
(二)先進單位條件:
1.先進單位除具備達標單位條件外,還要具備以下條件:
(1)工作創新,成績突出,在全國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受到國務院有關部委及省政府表揚和獎勵。
(2)負責監管、監察的行業和領域事故同比有較大幅度下降。
(3)較大以上事故不突破下達的控制指標。
2.先進單位數量按照參加安全生產目標考核單位總數的30%確定。
(三)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為未達標單位:
1.未完成《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中確定的工作目標。
2.事故死亡人數等突破了下達的安全生產控制指標,無安全生產控制指標的行業和領域事故死亡人數超過前3年的平均水平。
六、考核步驟
1.每年年初,省政府與省中直有關部門簽訂《年度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以下簡稱《責任書》)。
2.每年12月中旬,省中直有關部門對照《責任書》,逐條逐項進行自評,12月底前將自評材料報省安委會辦公室。省安委會辦公室考評后,提出“先進單位”、“達標單位”和“未達標單位”的初步意見,經省中直部門安全生產目標考核領導小組研究后,報省政府審批。
七、獎懲辦法
對考核結果為先進和達標的單位,以省政府名義予以表彰獎勵。對未達標單位,予以通報批評,取消當年度有關的評先評優資格,并按有關規定,納入干部政績業績考核。
八、工作要求
1.參加安全生產目標考核的省中直部門要加強領導,周密部署,落實責任,嚴格標準,認真做好本部門的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核工作。
2.省中直部門安全生產目標考核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要認真組織,堅持標準,保證質量,確保考核工作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