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孫英威、譚劍)“我國已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區市探索開展了政府績效評估工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績效評估模式,但也存在著評估機制不健全、內容不全面、沒有與問責相結合等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市市長張效廉建議,應盡快以立法形式對政府績效管理做出規范,加快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和廉潔政府。
政府績效管理是當今許多國家改進政府管理、提高政府效能、改善政府形象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中共中央《關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也明確指出,“推行政府績效管理和行政問責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機制。”
近年來,我國三分之一以上的省區市開展了政府績效評估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同時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評估機制不健全,評估多處于自發狀態;評估內容不全面,評估指標體系不科學;評估主體單一,缺乏監督;各類評估之間不協調,存在多頭評估現象;評估結果運用錯位,沒有與問責相結合等等。
張效廉認為,政府績效評估存在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法制化水平低,缺乏統一、相應的制度和法律保障,績效評估盲目性、隨意性大,很大程度上處于“一把手工程”狀態,影響了績效管理的穩定長效發展。政府績效管理法制化和制度化是國外政府績效管理發展的重要趨勢。制定一部全國統一的政府績效管理的行政法規,為我國推行政府績效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十分必要。
張效廉認為,當前政府績效管理立法的時機已經成熟,應盡快以立法形式對政府績效管理做出規范,解決績效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使其有法可依,并推動績效管理工作規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