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質量是醫院賴以生存的根本,是評價醫院整體水平的最重要的標準,是醫院管理工作的核心。醫療質量實時控制(thereal-timecontrolofmedicalquali-ty)是運用控制論和信息論的基本理論,采用決策技術、預測技術和模擬技術,把醫療質量管理與計算機技術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醫療質量管理模式[1]。它由控制目標、控制主體、控制對象、控制手段及工具系統四要素組成,通過綜合醫療過程的前饋控制、現場控制和反饋控制的醫療質量實時控制系統,實現醫院決策層、管理層的和執行層對醫療質量實時信息的有效監測和控制,并經過持續質量改進達到醫療質量的循環上升。
1 醫療質量實時控制目標和意義
遵循醫療質量形成的規律和特點,建立醫療質量科學化和規范化的管理模式;運用現代管理學方法,特別是前饋、決策和預測技術,建立醫療質量實時控制系統,實現醫療服務過程的環節質量實時監測和控制;實現傳統醫療質量管理從終末質量控制向環節質量控制的轉變,從被動管理向主動管理轉變,從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轉變,提高醫療質量管理水平;面向醫院決策者、管理者和醫務人員,實現醫療質量管理信息共享,為醫院的宏觀決策和微觀管理提供實時、高效、準確的信息服務。醫療質量實時控制是運用國際標準化質量體系(ISO)在醫院醫療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對醫療質量標準化管理起到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醫院信息系統(HIS)在醫院廣泛應用于醫療質量管理、藥品管理、經費管理和物資管理,不僅包括一般信息管理內容,還包括以電子病歷(CPR)、醫學圖像檔案管理和通信(PACS)為核心的臨床及信息系統(CIS),以及管理和醫療上的決策支持系統、醫學專家系統、圖書情報檢索系統、遠程醫療系統等,成為醫院加強和提高醫療質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徑。解放軍總醫院董軍等,開展了醫療質量實時控制系統研究和開發,建立了醫療質量科學化和規范化的管理模式,實現醫療服務過程的環節質量實時監測和控制。他們運用持續質量改進理論,建立具有監測、控制、報警、提示、反饋,以及統計輔助功能的醫療質量實時控制計算機系統,提高醫療工作效率、縮短平均住院日、降低藥品費用,取得較好效果[2]。
2 醫療質量實時控制系統[3]
2.1 控制目標 以醫療終末質量為總目標,以各個基礎質量、環節質量等為分目標。一般以臨床路徑為標準設定總目標,然后以臨床路徑的各個階段性目標為分目標。
2.2 控制主體 控制者以醫院一級的質量管理委員會、科室的質量控制小組、各級醫務人員自身所組成的三級質量控制網絡為主,并根據病人的權利和責任,適度增加病人在診療過程中的參與和監督控制作用。
2.3 控制對象 建立常見病種臨床路徑標準,即綜合多學、多專業主要臨床干預措施的疾病診療計劃標準。將醫療過程前、中、后三個階段在內容、時間和程序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共同原因作為質控點,以促進重點控制和全程控制的有機結合。
2.4 控制手段 通過HIS系統、醫務人員,以及病人調查三種方式實時采集??傮w為動態控制,按信息流的性質分為前饋控制、現場控制和反饋控制三種形式。應用微機進行實時控制。
3 醫療質量實時控制實施
3.1 前饋控制 通過加強質量教育,提高質控意識,強化基礎訓練,提高業務素質,搞好醫德建設,改進醫療服務,嚴格規章制度,增強行為自控。建立常見病種的臨床路徑標準,結合診斷標準、醫療規章制度等,下發相關科室,并組織醫師深入學習領會,以明確控制目標和措施,提高實時控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多專業、多學科的相互協調,促進醫患溝通,改善醫患關系,加強病人監督,增進病人滿意。運用計算機實時監控系統,對在診斷方面,符合診斷依據的,可以明確診斷;不符合診斷依據的,提示獲得正確診斷的路徑,糾正偏差。在治療方面,提示治療方案供醫師參考。在診療計劃方面,按病種計劃標準的住院天數和診療內容進行,以及醫療成本標準實施,隨時調整偏差。前饋控制評價的重點是住院日、診斷符合情況、治療計劃實施及費用情況[3-4]。
3.2 現場控制 院級管理人員、科室質控小組定期或不定期現場抽查住院病人醫療情況,現場控制其診療行為;通過計算機實時監控系統查詢,提供大量及時、可靠的醫囑、病案等醫院信息,特別對重點病人、重點環節、可疑問題等進行網上調查和深入現場檢查,現場控制醫療活動,促進內涵質量的提高?,F場控制重點為管理層提供信息服務,選擇新入院病人、手術病人、病危病人為重點監控;控制指標為醫療規章制度,如檢診制度、危重病人搶救制度、查房制度、會診制度等。
3.3 反饋控制 通過診療內容類質控點的偏差分析、警示、反饋控制其診療后期的醫療服務,間接抑制過量服務的產生,并促進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維護患者權益,增進患者滿意;通過診療時限類質控點的偏差分析、警示,促進加快住院后期醫療效率;在診療過程結束后,通過所有類型的偏差分析,綜合評價患者住院過程醫療服務情況,總結不足,反饋控制下一個醫療環節。反饋控制除為決策層提供信息服務外,也為管理層和操作層提供信息服務。信息按需求功能不同分為院領導決策支持信息,科主任及職能部門醫療管理信息,醫務人員醫療信息等。信息按統計要求分為醫療質量終末評價,醫療數、質量實時信息,醫療環節質量評價等。在統計指標體系方面,除現有的醫院統計指標外,著重是建立時限性醫療質量評價、單病種病型質量與質量成本評價指標體系。
綜上所述,實施醫療質量實時控制,一是提高醫務人員的質量意識,強化醫院標準化、規范化管理,采用網上監控,對醫療質量缺陷進行監測、分析和控制,提高工作效率;二是縮短平均住院日、合理用藥,控制醫療費用,降低醫療成本;三是提高基礎醫療質量,如病案質量、醫囑質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