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區S省不同級別醫療機構收入及成本構成分析
提供者:佚名
發布時間:2009/10/20 12:00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醫院已從單純的福利單位轉變為福利經營性的單位,成為市場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醫院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特別是在全國統一醫療服務收費項目,政府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實行最高限價的情況下,成本控制已成為醫院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同等級別的醫院要在同等項目收費情況下獲得更高的收益,就必須合理配置資源,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因此分析醫院的收入及成本構成對醫院的經濟管理將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分析了2000年西部地區S24所不同級別醫院的收入及成本資料,揭示了不同級別醫院收入及成本的構成,為醫院合理控制醫療服務成本提供了科學依據,并正確引導醫療機構降低醫療成本,使醫療服務走上了高效低耗、優質服務的軌道。
1 數據來源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200112月在省衛生廳的組織領導下,成立了成本測算辦公室。在全省范圍內,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以醫院級別及地理分布為特征,抽取三級醫院、二級醫院各7,一級醫院和專科醫院各5,共計24家醫療機構。各醫療機構財會人員經培訓后,填報醫院成本測算調查表,所上報數據均與2000年上報衛生部財務決算報表進行核實,其數據真實有效。
1.2 測算方法
本次成本測算,采用”成本系數法”來進行測算,根據<醫院會計制度>將醫療成本分為14大類:工資、補助工資、其它工資、職工福利費、社會保障費、公務費、衛生材料、其它材料、低值易耗品、業務費、購置費、修繕費、租賃費、其它費用[1];將醫院醫療科室分為直接成本科室和間接成本科室。
直接成本科室:依需要計算的單位成本為準,如計算項目成本,醫技科室和臨床科室為直接成本科室;若計算診次、床日成本,只有臨床科室為直接成本科室。若計算項目成本和診次、床日成本,藥品經營成本不攤入到各直接成本科室。間接成本科室:是指不直接為病人提供服務的行政科室和后勤科室。
醫院總成本分為直接成本和管理成本。直接成本:醫院直接成本科室的醫療成本。管理成本:醫院全院性間接成本科室的成本。在算出各直接成本科室和各間接成本科室的成本后,把間接成本科室的成本按照一定的分攤系數分攤到直接成本科室中,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依據分攤原則分攤到項目診次成本和床日成本中。
成本系數是由醫院總成本(或二級核算科室醫療成本)與醫院總收入(或二級核算科室醫療收入)之比構成的相對數,其數值大小反映了醫院經營狀況,也反映了醫院或二級核算科室管理水平的高低[2]。
2 結果與分析
2.1 成本測算醫院收入情況
如表1,24所醫院平均每所醫院總收入為4272萬元,其中財政撥款為274萬元,占總收入的6.4%;醫療收入為1892萬元,占總收入的44.3%;藥品收入為1950萬元,占總收入的45.7%;其它收入為156萬元,占總收入的3.6%??梢?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藥品收入為最高,其次是醫療收入。在各級醫院中,三級醫院平均總收入為11827萬元/,藥品收入為5769萬元/,所占比例為48.78%,醫療收入為5073萬元/,所占比例為42.89%;財政撥款為654萬元/,所占比例為5.53%。二級醫院平均總收入為1700萬元/,藥品收入為725萬元/,所占比例為42.63%,醫療收入為813萬元/,所占比例為47.82%;財政撥款為90萬元/,所占比例為5.27%。一級醫院平均總收入為152萬元/,藥品收入為61萬元/,所占比例為40.51%,醫療收入為47萬元/,所占比例為30.98%;財政撥款為30萬元/,所占比例為19188%。總的來說,藥品收入所占醫院總收入比例由高到低依次為三級醫院、二級醫院、一級醫院、專科醫院。而財政撥款在一級醫院最高,達到19.88%;二級醫院最低。
2.2 成本測算醫院構成情況
在成本構成比中,可以得出:各級醫院平均人員費用(人力成本)占平均總成本的比例為48.00%,所占比重最高;房屋折舊和設備折舊(固定成本)占平均總成本的比例為19.61%,所占比重次之;公務費和業務費占平均總成本的比例為12.76%,所占比重位于第三。在三級醫院中,分類成本所占總成本的比重由大到小依次為人員費用、房屋折舊和設備折舊、消耗材料、其它費用、公務費和業務費;在二級醫院中,分類成本所占總成本的比重由大到小依次為人員費用、房屋折舊和設備折舊、公務費和業務費、消耗材料、其它費用;在一級醫院中,分類成本所占總成本的比重由大到小依次為人員費用、公務費和業務費、房屋折舊和設備折舊、其它費用、消耗材料費用。
圖片
 圖片
2.3 成本測算醫院成本系數分析
醫院成本系數是由醫院總成本與醫院總收入之比構成的相對數,成本系數大于1,即成本大于收入;成本系數小于1,即收入大于成本;從表3中可以看出,各級醫院收支比均小于1,說明各級醫院的經營均有盈余,但各級醫院醫療成本系數均大于1,說明醫療收入部分虧損,尤是其扣除財政撥款后醫療收入虧損更大,以一級醫院最為顯著,醫療成本達到了醫療收入的5倍多。
 圖片
 圖片
依照服務項目類別來測算,項目類別成本系數如表4,三級醫院除醫技類成本系數小于1以外,其它均大于1。門診診療成本系數為2.02,住院診療成本系數為1.88。醫技類成本系數小于1的可能原因多為大型設備檢查項目收費標準較高所致。二級醫院和一級醫院各項目類別系數均大于1,尤以門診診療成本系數和住院診療成本系數為著。
3 討論與建議
3.1 長期以來,我國醫院的發展面臨著許多問題,由于醫療服務價格機制與補償機制不健全,醫療項目收費相對較低,醫院為了生存,不得不通過其它途徑來獲取資金,導致醫院收入結構不合理,醫院主要靠高比例的藥品收入來彌補醫療收入的不足。調查結果顯示,平均每所醫院的總收入中,藥品收入的比重約為45%左右,居于首位,財政撥款的比重僅占6%左右。藥品收入雖然暫時使醫院收入達到平衡或稍有盈余,但是從長遠來看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因為醫院通過開大處方為病人提供了不必要的藥品,造成病人醫療費用的增高。在日趨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中,病人自主選擇醫院看病,長期的、較高的醫療費用將會導致醫院病員的減少;加之醫院改革的趨勢是醫藥分離,藥品經營逐漸從醫院中分離出來,一旦分離,醫院如果不改變現有的收入結構,則難以生存下去,所以醫療服務價格機制改革勢在必行。就醫院內部自身管理來說,加強科學的管理,合理調整醫院的收入結構,是醫院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3.2 在醫院成本構成中,我們可以看出人力成本仍占著平均總成本的最大比例。目前我國大多數醫院的人事管理制度使醫院管理者還難以根據業務需求變化來調整和決定用人的數量,占成本比例最大的這部分成本給醫院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原有的人事管理體制使一些醫院機構設置不合理,人力資源調配不合理,人員結構不合理,直接導致經濟效益無法提高。因此,要降低人力成本比重的方法是改革醫院的人事管理制度,使醫院有更大的用人自主權,醫院管理者能夠根據醫療服務需求內容決定用人的方式和數量。若醫院管理者能夠很好地控制人力成本,與之相關的公務費、辦公費等管理成本也會得到相應的控制。
3.3 居人力成本之后,所占比例較大的是固定成本,即房屋折舊和設備折舊成本。固定成本一旦產生,是不隨醫院提供的服務量及經營狀況而改變的。在過去的許多年,由于高技術服務項目的收費標準如CTMRI均遠遠高于成本,導致了各級醫院競相購買高技術服務設備,隨之而來的是設備使用的失控。1995年的一項調查表明:被調查病例CT檢查陽性率僅為10%~20%,明顯低于198850%的陽性率[3],而且極大地增加了病人醫療費用的支出。在20002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城鎮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全國各省在2001~2002年陸續出臺了新的收費標準,遵循按成本收費的原則,大型設備檢查費都有所降低,那么醫院這部分收入會隨之減少,醫院管理者若不能有效地擴大服務,將造成設備的閑置和浪費,因此控制固定資產的投入,是提高醫院經濟效率的一個重要方面。
 
[參考文獻]
[1] 醫院會計制度11998
[2] S省醫療成本測算研究報告1200118
[3] 劉興柱1醫療服務收費水平對醫院行為的影響[J]1中國衛生事業管理,1998,(9):475-477.
久久免费高清视频视频,欧美福利一区二区,美女黄的视频全免费一区二区,欧美三级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性色在线视频 | 午夜色福利欧美 | 亚洲视频在线青青 | 日本特级婬片中文免费看 | 亚洲精品高清Av在线播放 | 午夜影院先锋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