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資產管理是醫院一項基礎性管理工作,其內容包括:促進醫院資產的合理配置有效節約使用醫院資產,保障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明確產權關系,對非經營性資產轉為經營性資產,堅持有償使用原則,使醫院資產保值增值;積極推進醫院無形資產的開發和運作,打造醫院一流品牌;建立資產占有、使用的管理制度、統計報告和監督管理制度,使醫院資產管理工作法制化、科學化、規范化,建立嚴格的管理秩序等諸多方面。但由于現階段醫院資產管理機構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嚴,資產界限不清,造成諸如資產閑置、重復購置、資產流失等現象時有發生。
1 當前醫院資產管理現狀
1.1 管理層對資產管理不夠 長期以來,決策者對資產疏于管理或在管理中對有關資產管理的法規、制度執行不嚴,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固定資產的浪費與流失。
1.2 固定資產的購置缺乏計劃性 醫院在申請采購固定資產時,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申請者在申請購置設備時往往十分迫切,能舉出許多理由證明缺少該設備會對工作造成多大影響,該設備會給醫院帶來多大的收益等等,但缺乏嚴謹而科學的論證。特別是有的醫院為了趕潮流,不顧本醫院的工作實際.育目采購,一旦設備買回來后,有的由于病員少,工作開展不了,投人了大量資金引進的設備,擱置數月甚至數年不安裝使用,產生不了任何效益;有的即使使用了,不進行保養、維修,壞了再買新的。這樣惡性循環,使醫院的財產得不到充分利用。
1.3 資產管理觀念落后 近年來,醫院實行科室核算,對衛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材料的消耗與個人收人直接掛鉤,使得材料浪費現象得到了良好的遏制,但對資產管理卻未得到重視。由于缺乏固定資產保值、增值的觀念,導致固定資產的低效,沒有發揮出固定資產應有的效能。加上財產管理部門管理意識不強,人員素質差,管理措施不力。如有的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未實行分工,責任不明;有的單位人員變動,交接手續不清等.使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工作連續性差,導致國有固定資產流失現象時有發生。
1.4 使用科室對資產管理意識不強 固定資產使用科室對<固定資產登記本>、<低值易耗品登記本>保管、使用不善,在管理過程中不按規定程序管理,固定資產增減不及時辦理登記手續,負責人變動或人員調動時不辦理固定資產交接手續。從而導致有物無賬、有賬無物的狀況,造成了國有資產流失。
2 如何加強醫院資產管理并促進醫院的前進和發展
2.1 重視資產的管理,轉變舊觀念、建立新思想 醫院固定資產是醫院開展工作的物質基礎,是醫院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才能增加醫院的效益,促使醫院發展。每個職工都要確立當好醫院的管家婆的思想,不能認為資產管理只是某個人或某個科室的事情,更不能因為科室效益、獎金跟固定資產的折舊掛鉤而將可以使用的固定資產提前報廢,最后造成重復購置。資產管理一定要遵循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核算、責任到人的管理原則。真正將固定資產保值增值的任務落實到人,并在全體職工中強化醫院固定資產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
2.2 提高管理人員的積極性 可以采取對資產管理的人員每月在工資中給予一定金額的補貼,醫院的資產管理機構的組成人員大都是兼職,他們除了完成繁重的本職工作以外,還要負責資產的核算工作,因此應按照相關的標準發放一定標準的補貼。在年終,對于對醫院資產管理作出突出貢獻的人,還應給予獎勵。如醫院的資產被盜,對追回財產的見義勇為者進行嘉獎。平時多解決資產管理人員遇到的生活、工作問題,使他們樂于本職、干好本職工作。
2.3 嚴格執行制定的財產管理制度 由于醫院固定資產種類多、分布廣、價值差別大、使用部門散。因此必須從醫院實際出發,建立財會部門、財產管理部門,使用科室”三賬一卡”制度,做到財務部門有賬、財產管理部門有賬有卡,使用科室有卡有物,保證賬賬、賬卡、賬實相符。
2.4 健全固定資產保管制度 醫院固定資產實行計劃采購。
購入后,資產管理部門應認真做好驗收入庫工作,嚴格出入庫制度,對各種固定資產要分門別類、專人保管,做到入賬時有驗收、領用時有登記,防止漏報、漏記現象發生。
2.5 完善固定資產報廢制度 醫院固定資產管理領導小組及資產管理辦公室要加大對醫院各部門固定資產的管理與監督力度,特別是在審核固定資產報廢時,嚴格按國家規定程序審批,全面審查報廢手續是否齊全,并組織專人從技術上進行論證,確定資產是否真正失去使用價值,對由于人為管理不善造成的損失要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總之,醫院的管理水平的高低,醫院聲譽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醫院資產的管理的水平。加強醫院的資產管理,將提高醫院的市場競爭力,促進醫院的長期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