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社會經濟蓬勃發展的新時代,“發展”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性的主題之一。對于醫院來說,我國的順利“入關”和國家一系列關于衛生改革政策的發布,無疑是把醫院推向了改革的前臺。無論人們對衛生改革持何種態度?也不管人們對衛生改革有多大的疑慮?然而,時代要進步、醫院事業要發展、人民的健康水平要提高、衛生從業人員的收入要增加,這些歷史的潮流,不可阻擋。“改革”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大趨勢,通過“改革”促進發展已經成為必由之路。面對目前我國醫院改革逐步深入的局面,我們有必要對影響醫院改革和事業發展的幾個問題作些思考和分析。
1、 醫院定位
每一個醫院都有自己的現實狀況,比如所處的地理位置、服務半徑、轄區人口、社會經濟水平、醫院的人才結構、醫院的設備情況、醫院的管理水平、醫院的競爭對手的情況、本地區疾病譜的情況等等,醫院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好自己的定位。大多數情況下,地市州以下的二、三級醫院,常常是以“臨床醫療”為自己的定位。那么,就要根據這一定位,圍繞“臨床醫療”多做文章、多下功夫,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更好地為病人服務,從而促進醫院事業發展。個人以為,即便是將“臨床醫療”作為自己定位的醫院,也要考慮一個重要的問題:這就是“創新”的問題。關于市場競爭的理論中,有一條就是在賣方提供服務時,必須重視“差異性”原則。我們所強調的“創新”,其目的就是要根據“差異性”原則,創造自己特有的產品。對于“創新”的問題,需要說明下面三種不同情況。第一,對于西醫院來說,要進行有關西方醫學方面的創新研究是比較困難。當然,在技術、人才、經費都有保證的情況下,同時把握好科學選題,少量的涉及也未嘗不可。第二,應該積極地引進適用的國內外新技術、新方法,這也是創新,至少在本地區內是創新。例如: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一位醫生,改進了去眼袋的手術方法,效果很好。這樣具有很強實用性的新技術,就可以及時引進應用。第三,如果條件許可的話,可以考慮“中西醫結合”方面的創新。這個方面的研究,在過去的兩三年已經受到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高度重視,有些國內著名的大學,如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的科學家都在積極地參與這方面的研究。對于這方面創新研究的選題,個人建議可以選擇一些臨床上的難治性疾病,分別觀察中醫和西醫兩種療法對該病的治療效果,確定中西醫療法是否各有優勢存在?再探索中西兩法應用的可能性,并對比單獨使用某一方法的效果,最后確定治療規范,從而制造出自己特有的“新產品”。
2、市場機制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市場機制已經滲透到我國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近年,國家發布了一系列關于衛生事業改革的相關政策,伴隨這些政策的逐步實施,市場機制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衛生行業。在醫院管理過程中,必須對市場機制的三大運行機制(即供求機制、價格機制和競爭機制)給與足夠的重視,并遵循有關的原理,設計和實施科學化、規范化的醫院管理程序。
3、調控核心
醫院管理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其管理程序必然要有一個調控的核心。關于這個核心,個人以為應該從“醫院的目標”、“員工的期望”和“病人的愿望”三方面來加以分析和考察。
3.1 “醫院的目標”:在現代醫院創新經營的學說中,“資本經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們的關注。資本經營是一種以資本增值為目標的經營理念,而且資本增值要最大化,要把資源配置到最能產生效益的地方,用最少的資本取得最大的成功。由此可見,在國家現行的法律、法規、制度制約的基礎上,醫院在經營中尋求“利益”的最大化,已成一個不爭的事實。
3.2 “員工的期望”:醫院是由員工組成的統一體,其中大多數員工是各種專業技術人員,他們往往都是通過數量較大、時間較長的金錢和智力投資以后,進入了醫療行業工作。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可分為五類,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些需要是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形成金字塔形的結構。在這些需要中,“最基本、最強烈、最明顯的一種,就是對生存的需求?!焙茱@然,這種底層的需要必須依賴金錢(也可以說是“利益”)來支撐。美國工業心理學家麥格雷戈也曾經在《企業中人的方面》一書中指出,多數人干工作都是為了滿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錢和地位才能鼓勵他們努力的工作。所以,作為醫院的員工,其工作的首要動機也正是對“利益”的追求。在過去的計劃經濟時代,人們往往口頭上不愿承認這樣的觀念。然而,今天我們已經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人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贊同這一觀點,對這一觀念的認同,完全無可非議。
3.3 “ 病人的愿望”:名言說得好,健康是人生幸福的第一大來源。對于這一觀點,沒有人不信以為真,事實也確實如此。病人,更是健康的渴求者,他們無論是輾轉求醫,還是支付大筆的金錢,甚至忍受種種醫學檢查和治療方法所帶來的痛苦,其目的都只有一個:找回失去的健康!所以,病人的求醫行為也是以追逐“利益”為目標的。
3.4 經過前面對醫院、員工和病人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醫院管理的調控核心應該是“利益”。這種“利益”調控的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醫院、員工和病人之間的利益交換,二是國家、醫院與員工之間的利益分配。
4、基本原則
近年來,醫院管理改革正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進行,已有不少新的探索和成功嘗試。如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流程再造、成本核算、后勤社會化等等。在這些改革過程中,出現了種種改革模式或程序。在開發新的改革程序或引進使用改革程序時,必須考慮一個基本的原則。筆者認為這個基本的原則就是:“科學、公正、公平”的原則。只有貫穿這個基本原則的程序,才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才能在實際工作中更好地應用,并發揮效力。
5、客戶研究
不言而喻,醫院的客戶就是醫院服務半徑內的人群。對客戶的研究有何意義?其意義就在于,只有在充分把握了客戶情況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夠在醫院管理方面制定出科學的、適用的對策來,從而增強自己的競爭能力??蛻粞芯康闹饕獌热萦心男??服務半徑內的常住人口數、流動人口數、人口中的不同性別所占比列和不同年齡層次人口所占的比列、服務半徑內的疾病譜的變化情況、多發疾病與不同性別與年齡層次人口的關系、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人群選擇醫療單位的取舍標準及偏好、服務半徑內的經濟發展狀況、交通狀況對人群就醫行為的影響、就醫人群對醫療模式的好惡判斷、就醫人群的心理變化與需求、廣告宣傳對就醫人群的影響等等,都是一些常見的客戶研究內容。在全面掌握了客戶情況的前提下,我們才能夠談得上研究或設計醫院的管理程序或對策。
6、核心競爭
對于醫院管理者來說,競爭是來自多方面的,有來自行業內的競爭、有來自行業外的競爭、有來自人才的競爭、有來自技術的競爭、有來自服務的競爭等等。在這些競爭中,個人認為核心的競爭是“技術水平”的競爭。醫療的目的是為就醫者解除疾病的折磨,恢復健康的軀體和自適應的心理。所以,對于醫療競爭來說,首要的、也是核心的競爭自然是“技術水平”。這項競爭有兩個重要的方面:其一是是否擁有某項“技術”?其二是已有的某項“技術”是否領先?只有這兩者兼備,才有可能在競爭中取勝。醫院如何科學地擁有和保持這種核心競爭力,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其中有幾個問題值得重視:一是選擇“技術”時必須關注其適用性和效益高低,二是添置或更新設備保持“技術”領先,三是培養和更新醫生的經驗保持“技術”領先。
7、經營理念
醫院需要經營,這已成為共識。在醫院的經營理念方面,有必要對一些新的趨勢給與更多的關注。比如從滿足需求到創造需求,從傳統的市場服務到一對一的服務,從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的轉變,從簡單的給與顧客服務到關注顧客的心理、費用、便利和傳播方式的服務,從顧客基本滿足到顧客忠誠等等。在此過程中,應特別加強宣傳工作,不能再抱有“酒好不怕巷子深”的錯誤觀念。應該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分別采取在報紙、電臺、電視臺、網站上宣傳,還可以考慮印制小冊子、制作VCD等形式,大力宣傳醫院的專家、技術、成果和特色,吸引更多的病人前來就醫。
8、分配改革
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應積極按照“按勞分配,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來進行。首先,要科學的確定一個國家、醫院和個人之間的收入分配比列,既要重視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以及醫院事業發展的需要,也不能忽視職工個人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其次,無論采用何種分配方式,都要注意保持工種、崗位、級別之間的薪酬差異,鼓勵實干、鼓勵拔尖、鼓勵合理競爭,使收入分配向第一線職工傾斜、向高效益的崗位傾斜、向高風險的崗位傾斜、向高技術的崗位傾斜、向有突出貢獻者傾斜。同時,要適當地考慮“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在這一改革過程中,特別要重視“生產力要素”的界定,探索“生產力要素”參與分配的恰當比例和具體辦法,促進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
9、結 語
醫院管理改革所涉及的內容較多、涉及面廣、政策性較強。因此,既不能“照抄照搬”,也不能“盲目冒進”。而是應該在充分熟悉醫院管理改革的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結合自己醫院的實際情況,妥善處理好本文所述的醫院定位、市場機制、調控核心、基本原則、客戶研究、核心競爭、經營理念、分配改革等問題,切實強化改革程序的科學設計,加強過程的監控,注意結果的反饋,分步驟落實改革程序,切實做到循序漸進、規范有序、調控有力,從而推動醫院事業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