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東省37家醫藥商業企業包括濟南中信、國控山東、濟南藥業集團聯名指責山東海王違規實施所謂的“陽光集中配送”涉嫌壟斷;5月18日,江西省50余家醫藥配送商質疑藥品招標違規……
業內人士認為,從基本藥物制度實施以來,全國各地在制定基本藥物配送招標政策中出現了很多的矛盾,一些地方政策在醫藥物流企業中也引發了很多爭議。
中小商業企業受到的影響最大
根據報道,山東海王與部分地市政府簽署藥品“陽光集中配送”協議,承諾在當地投資以換取當地政府支持、山東海王每年拿出銷售額的5%作為政府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基金。而在江西的事件中,企業申訴書稱,江西省有11個設區的市,江西省匯仁醫藥科研營銷有限公司和江西南華醫藥有限公司分別獲得了全省11個和10個市的配送份額。
來自商務部的調查顯示,在基本藥物進行配送招標的過程中,中小商業企業受到的影響最大。由于招標拒絕小企業,使得中小批發企業將遭遇生死的抉擇;基本藥物實行零差率銷售,但藥店并沒有得到相應的補貼,基層藥店也拿不到醫生處方,中小零售企業面臨倒閉的危險。國藥集團醫藥物流有限公司廣東地區的一位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藥物招標配送中大型企業也會遭遇不公平待遇,最明顯是地方保護主義,“通常政府都會優先本地的大型企業”,比如廣東舉行招標,同樣實力的大型企業,北京、上海的肯定就比不過廣東本土的。
藥品集中采購受到質疑
造成上述種種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藥品集中采購配送的政策。在藥品配送問題上,衛生部新醫改提出,在藥品招標后,盡量選擇一至兩家配送機構為當地進行藥品配送。與藥品采購政策一樣,藥品配送的出發點也放在了提高規模效益、降低流通成本,從而降低藥價上。
政府初衷是好的,但在執行過程中,將面臨淘汰的中小企業如何愿意束手就擒。有分析表示,國內部分地區出現流通企業上訴,一方面可能確實存在地方保護的問題,另一方面或許是這些中小企業在被淘汰前的爭取。實際上在前兩年,新醫改準備之初,藥品集中采購的思路就被提出,當時就引起一些地方企業質疑,河南當地的一家醫藥企業代表就曾表示,如果政策實施,當地的300家醫藥企業肯定會不滿,原因很簡單。利益被進行了重新分配,原有的市場格局也被重新改寫。
相關政策出臺是關鍵
目前看來,無論企業是否愿意,行業集中度提高是大勢所趨。據統計,2008年,全國醫藥商業企業平均利潤率為1.18%,毛利率為7.07%,費用率為6.45%。物流配送的利潤率并不高,要提高利潤水平,主要還是要靠物流配送的規模。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的醫藥商業市場經過自由競爭,目前已經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產業格局。
根據資料顯示,2月24日商務部市場秩序司下發的《關于做好2010年藥品流通行業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指出,商務部要制定行業標準和管理辦法,促進行業規范發展。今年商務部將出臺一系列針對醫藥物流企業的行業標準,包括《醫藥物流企業分級評估指標》、《醫藥物流服務規范》、《藥品零售企業經營服務規范》以及《藥品現代物流企業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