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新聞網訊 :日前,衛生部發布《關于醫師多點執業有關問題的通知》(簡稱《通知》),對醫師多點執業的相關問題做出了規范要求。
《通知》標志著醫師多點執業將開始進入試點實施階段。
此前,城市的大醫院壟斷了絕大部分醫療資源,而優秀的人才資源是醫療資源中最為重要的資源。相關統計資料表明,我國醫療衛生資源僅占世界的2%,人均占有量排在世界100位之后,并且醫療資源的80%集中在城市,城市中80%的資源又集中在大醫院。
城市中的大醫院基本上是公立的“人民醫院”,往往就是這些公立醫院設有“干部病房”和“特需門診”,使得寶貴的醫療資源被有權人和有錢人壟斷,普通患者千里迢迢求醫問藥,日夜排隊掛號,卻難得遇見名醫。
此次《通知》規定,解禁醫師多點執業分三種情況:一、政府指令,醫師執行衛生支農、支援社區和急救中心站、醫療機構對口支援等政府指令任務,只需由所在醫療機構批準;二、醫療合作,多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開展橫向或縱向醫療合作的,相關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要經《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登記機關審核,并向其備案;三、主動受聘,醫師受聘在兩個以上醫療機構執業的,應當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增加注冊的執業地點。
解禁醫師多點執業無疑有利于糾正醫療機構對優秀醫師資源的壟斷,讓他們的注冊執業點由一個變成多個,從而彌補醫療人才資源的分布缺陷。醫師多點執業的結果,將使農村和社區等基層醫療機構可以和大城市大醫院分享優秀醫生資源。同時,民營醫院也有望合理合法地從大醫院的人才庫中分得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