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職責:
1、質控科在院長、主管院長和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對全院醫療質量進行全程監控;根據醫院的總體發展戰略,提出年度、年度內階段性質控重點目標、并為其制定考核標準;對年度醫療質量管理工作予以總結、提出整改建議、推動持續改進。
2、制定全院醫療質量管理的規章制度、規劃、標準和主要措施,負責組織協調醫院質量管理工作的實施、監督、檢查、分析和評價。
3、參與多層次質控:第一、院級質控,參與行政查房、每月發布全院質控報告(含醫療運行數據、質控重點目標、醫療缺陷點評、醫療隱患警示);第二、履行質控科職能,依據行政查房、科主任月考核結果、各類隨機抽查結果,扣發獎金、向科室或全院發<質疑通知單>、<整改通知>,并隨機復查;第三、聯合臨床醫技進行整改:依據藥劑科的處方點評、醫保辦的醫囑點評、醫護人員對不合理用藥的反映,確定重點監控的藥品目錄。
4、構建多防線質控:第一道防線:對常見病和常見術種,采取臨床路徑管理模式,即醫療質量的全程控制;對高風險環節,必須執行一攬子預防干預方案,即醫療風險的環節控制。第二道防線:同時公示對個案的診斷質量和治療決策點評、以及相應權威的診斷路徑、診療策略,即主動過程控制。最后一道防線:懲戒造成可預見、可預防疏失的個人,即終末控制。
5、持續改進高風險醫療環節的監控:多層次干預院感(外源性、內源性、抗菌素相關性院感),預防嚴重并發癥、預警潛在危重病癥、警示急救環節誤判、甄別三無處置(無證、無益、無效)、監控外科預防用抗菌素等。
6、質控人員的資質培訓: 質控員僅憑自己的專業能力甄別自己認定的醫療缺陷(真性、假性、不確定性)會導致甄別盲區、結論多樣化。因此,依據循證證據(合理證據、獲益證據、安全證據、質疑證據、否定證據)、警示信息(相互影響、醫學矛盾、臨床假象、臨床危象、診療亂象、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假性檢查結果)確定評審標準,逐步使質控趨向系統化、標準化、實效性。
二、本科室的組織結構
主任醫師1名,返聘副主任醫師2名,醫師2名,護師2名,工作人員1名。
質控科科長職責
在院長領導下,具體組織實施全院臨床醫療、醫技、護理等質量管理工作。
負責擬定全院醫療質量管理實施方案,并經常督促檢查,按時總結匯報。
深入各科室了解醫療質量情況,督促各科對照醫療質量標準自查,制定達標方案。
協同醫務科、護理部負責檢查全院醫務人員的業務訓練和技術考核工作,及有關醫療、護理、質量考核、考評工作。
督促檢查藥品、醫療器械的質量和管理工作。
負責組織處方、病歷書寫、臨床用藥、預防院內感染、門、急診質量檢查工作,定期分析情況,及時向院長匯報。
負責全院質控員培訓工作。
完成院領導交辦的相關其他工作。
質控科質控員職責
在科長領導下,具體協助搞好全院醫療、護理質控質量工作。
認真仔細檢查病歷前三頁及危重、一般護理記錄單、手術護理記錄單及化驗單把好病歷質量關,發現問題及時修正。
深入門、急診、臨床各科室了解醫療護理考核并統計危重病人的搶救率的工作。
每月作好門、急診、臨床、醫技、非臨床的質控報告。
做好并完成每天科長所交給的各種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