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法院改革創新工作亮點紛呈
提供者:配置組
發布時間:2011/03/09 12:00
人民網濰坊2月21日電 據濰坊新聞網報道 2010年,是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重要一年。經過前期的充分調研與研究論證,市中級法院制定出臺了《2010年全市法院改革創新實施方案》,明確規定了34項重點改革任務,改革面廣、重點突出、力度前所未有。通過改革創新,切實破解制約人民法院工作科學發展的司法難題,為全市法院工作科學發展提供了堅強動力。
深化完善訴與非訴銜接機制―――推動社會矛盾從根源上化解
2010年,全市法院緊緊依靠黨委領導,繼續深化完善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使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收到了“化矛盾、穩基層、惠民生、促和諧”的良好成效。各級黨委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聽取匯報、實地調研、做出指示要求,人大常委會組織進行了專項視察、審議,各縣市區都落實了30-50萬元的專項經費。市中級法院通過舉辦社會各界參加的專題論壇、組織觀摩點評、加強輿論引導宣傳等方式,進一步凝聚了社會共識。各縣市區法院糾紛分流引導、訴前調解、委托調解、司法確認、培訓指導人民調解等各項工作的力度不斷加大,并探索創新了“7+3”訴警對接道路交通事故協同解決機制、“專職指導、個案指導、實地指導、專題指導”相結合的人民調解培訓指導機制等一批特色銜接做法。據統計,去年,全市法院通過訴前分流、訴中委托調解和邀請調解等方式化解糾紛近2萬起,使當事人解決糾紛的經濟成本降低了30%―50%。2010年1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到山東視察期間,聽取了濰坊中院院長張愛云的專題匯報;最高法院院長王勝俊批示要求宣傳推廣濰坊法院的經驗。同時,市中級法院與省高院聯合承擔了此項工作的全國重點調研課題,并先后2次應邀到國家法官學院講課,6次出席全國性會議介紹做法。新華社動態清樣、中新社內參、人民法院報、大眾日報等媒體給予深度報道。
全面推行“三三”聯絡工作機制―――加強與代表、委員聯絡溝通
為進一步加強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聯絡工作,積極回應社會各界的關切和期待,全市法院在工作中推行了“三三”聯絡機制,成效十分明顯。所謂“三三”聯絡機制,即“三化”目標就是聯絡機構專門化、聯絡工作經常化、聯絡職責規范化;“三全”措施是就聯絡對象覆蓋全部、聯絡主體涉及全員和聯絡方式涵蓋全方位;“三高”就是堅持高標準、突出高效率和追求高質量。據統計,去年,全市法院共召開各種形式的代表、委員座談會、匯報會36次;為代表、委員訂閱法制報刊5624份;邀請代表、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旁聽庭審39次,420余人。中院辦理政協交辦的兩項提案,先后在電視臺《濰坊民生》欄目中播出,引起強烈反響;濰坊中院也被濰坊市政協評為“提案辦理工作先進單位”。對市中院的這一做法,省法院院長周玉華、市委書記張新起等各級領導給予批示肯定,最高法院簡報予以轉發。
全面推進量刑規范化改革―――量刑更加規范科學
量刑規范化,即規范裁量權,將量刑程序納入法庭審理程序。為有效解決過去“法官在量刑中存在較大差異、量刑情節的適用也缺乏統一的量化標準”等弊端,市中級法院將量刑規范化改革作為去年全市法院司法改革重點工作之一,制定了《量刑指導意見(試行)》,由點到面在全市法院逐步推開。量刑規范化改革主要體現在:在量刑步驟上,由原來的綜合量刑改革為分四步,即確定量刑起點、確定基準刑、確定擬宣告刑和確定宣告刑;在量刑方法上,將量化方法引入量刑機制,確立“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量刑方法;在量刑程序方面,改變以往定罪程序和量刑程序混為一體的做法,將量刑納入法庭審理程序。通過去年來的量刑規范改革,全市法院刑事審判量刑更加公正均衡,量刑過程更加公開透明,刑罰的導向性更加明確,刑事審判質量、效率和效果同步提升,取得了“被告人認可、社會滿意、司法公信力提高”的良好效果。去年,全市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調解率達90%以上,案件上訴率、信訪率都有明顯下降,省高院、市委等有關領導給予了批示肯定。
全面推進訴訟誠信體系建設―――最大限度解決“執行難”
濰坊中院在調研中發現,在案件審判過程中,訴訟參與人的誠信問題不容樂觀,有必要引入誠信等軟性手段約束當事人。為此,濰坊中院通過加強法院與銀行、公安,房管、車管、工商等相關誠信信息系統充分對接,限制不守信當事人的經營、消費等行為,對訴訟參與人失信行為進行有效規制,逐步建立起以“全面覆蓋、流程管理,資源共享、交互利用,規范推進、系統構建”為核心內容的訴訟誠信體系。實踐中,全市法院以執行環節為樞紐,以訴訟、執行程序中掌握的誠信信息為基礎,主動在法院內外廣泛收集、整理、分析、運用涉及被執行人、其他訴訟參與人、協助執行單位以及中介機構的信用信息,建立起完備的執行征信信息庫。在此基礎上,以執行征信調度中心為平臺,對內向立案、審判、信訪等各環節延伸,對下實施有效的協調、指導,對外加強與社會征信體系的對接,從而實現誠信信息交換的內外、上下良性循環,最終促進執行工作的良性發展。目前,兩級法院已形成涉及976個公民,748個法人的失信信息庫;去年,全市法院案件執結率同比提高了4.4個百分點,執行周期同比縮短了26%,改判、發回率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隨著不誠信訴訟行為的減少,執行和解率上升5.7%,進一步推進了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全面推進委托評估、拍賣改革―――案件委托質效明顯提高
為克服司法委托中容易出現的周期過長、容易滋生腐敗等問題,市中級法院將規范評估、拍賣等司法委托工作列為2010年的一項重要創新性工作。2010年6月9日,市中級法院召開評估、拍賣機構評審委員會成立大會。司法委托工作實踐中,全市法院堅持將司法委托重大事項改由評審委集體決策,由社會相關部門和院機關多個庭室參加的評審委員會集體決策,并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紀檢、司法行政和衛生管理機構等人員參與管理工作,將整個司法委托置于“陽光”之下;針對中介機構選擇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堅持在多層面人員參與監督下實施微社會的廣泛認可。隨機選擇中介機構方式,有效遏制了司法委托中的隨意性和違紀現象;同時,法院對各庭室司法委托案件也做出明確要求,對司法委托案件當事人不配合繳費、內容不清楚、鑒定材料不齊全等情形不予以移交,大大提高了案件委托質效。據統計,2010年,濰坊中院司法技術部門辦理各類案件同比增長9.6%,鑒定正確率達到100%,鑒定結論采用率達100%。通過推進委托評估、拍賣改革,全市法院需要司法委托評估、拍賣、審計和鑒定的案件均實現了高效、高質運作,司法委托管理工作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安慶甲 任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