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績效的產品研發過程
提供者:配置組
發布時間:2011/09/07 12:00

實際上,前面在談到高效產品研發給企業帶來的優勢時,就已經談到了高效產品研發涉及的幾個方面。對于研發管理的認識和探討,早已有之。不論是現在很熱的PACE理論,還是根源于IBM的IPD流程,其出發點也都是為了實現高效(效率/效益)的研發管理模式。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要使新產品的研發過程規范、標準,但又不失靈活性,從而創造高效的研發能力,創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里主要從產品研發戰略,領導決策,結構化的研發過程等幾個方面著重探討如何成就高效的產品研發。
明確產品戰略:產品研發的方向盤
    一個有效的產品戰略能夠激勵人們研發出成功的產品,相反,即使是再好的研發努力也會因低效的產品戰略而付諸東流。無論是杰出的還是低效的產品戰略,它們都是產品研發的起點,都在許多重要的方面影響產品的研發。
    盡管,對于“產品戰略是研發管理戰略的核心”這一說法,很多企業領導者都表示認同和理解,但只有極少數企業能很順利地制定其產品研發戰略。這主要是,他們沒有意識到,產品戰略是一種過程,他們所謂的戰略僅僅關注某項具體的產品,而不是產品平臺。
    產品戰略是一張路線圖,指引產品研發的方向。沒有這個路線圖,產品研發人員就無章可循。他們就會在不知該產品在公司未來計劃中所處位置的情況下,定義產品。每一個新產品的建議就只能是對市場變化的條件反射。這樣的產品一般會有太多的甚至是不利的性能,因而不能處于有利的競爭地位。產品的定義也是隨機的,不能成為一個有機戰略的一部分。其結果是,各個產品相互拼湊,不能形成一條一體化的產品線。
    產品戰略有四個層次,每一層次都具特色。產品戰略研發的運作方向是從上到下,從一般到具體,如圖1所示:產品戰略愿景在整個結構的最上部,它對下一層次產品平臺戰略的性質、時間安排和競爭定位進行指導。例如,一個消費電子品公司尋找到一個廣播業的機會,預期會有利可圖,在投入大筆資金和花費大量時間開始產品研發后,該公司終于認識到這個機會與其戰略愿景不符,然而與此同時,該公司也失去了其他更能發揮其技術特長的機會。其競爭對手則利用該公司誤入歧途的機會,集中力量,在直接相關的機遇中獲利。
    產品平臺為產品戰略奠定基礎,它決定了成本結構、能力及后續產品的差異,通過將產品平臺戰略與產品線和單項具體產品的戰略區分開來,企業可以更好地將精力集中在戰略問題上。產品平臺戰略的性質會因行業和產品的用途不同而不同。例如:個人電腦的產品平臺戰略是與其操作系統相結合的微處理器,如 Macintosh、Intel/Windows平臺。包裝、電源、電腦存儲器、驅動器、應用軟件和界面能力等都是與具體產品相關的技術要素,但這些并不是產品平臺戰略的重點。
     產品線戰略是產品平臺戰略不可分割的有機部分,產品線戰略得不到很好實施會制約任何產品平臺戰略的成功。沒有產品線戰略,公司就不能按恰當順序研發并將其投放市場。產品線戰略是一個分時間段的、有條件的計劃,為一個產品線確定研發產品的順序。該定義中有幾項重要的要素。這個順序是按時間分階段的,貫穿整個產品平臺和產品線的生命周期。
    最后,單項新產品的研發是產品線戰略的具體實施。
    一個高效的研發管理過程必定是以一個科學的產品發展戰略為指引的。試想,如果你所研制的產品根本不是企業的核心領域,即便是其研發得再成功,又會有誰幫你去推向市場,更何況,對于企業的非核心業務,企業不可能會在研發階段有資源、技術方面的保證。到頭來,這樣一個“不合時宜”的項目只會在浪費了一灘子人力、物力資源后默默放棄。 
正確的決策:產品研發過程的助推器  
    產品研發是由決策過程推動的。決策過程是非常重要的,決策滯后會浪費寶貴的資源。優柔寡斷導致項目失控,漫無目的,而且耽誤產品進入市場的時間。意見分歧使產品變化頻繁。匱乏資源的過度分配則會引起項目的拖延和挫折。盡管這些后果大家也都清楚,但實際的決策過程常常缺乏效率,甚至減慢而不是推動產品的研發速度。

導致以上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高層領導的問題,有些公司的高層領導自己本身可能就不懂得如何領導產品研發,自然會導致即便有一個良好的過程,也不會有好的執行。但是,多數情況下,這個過錯不在于高層領導的能力,而在于大多數公司不具備高效率的決策過程。僅僅有一份書面政策或正式過程是不夠的,比方說,一些自稱具備項目評審過程的公司并沒有真正用它來制訂及時的決策。而且,決策會議也開得拖沓冗余,忙活了半天下來也不會有最終的結果,誰也不愿意為研發的風險承擔責任,誰也不愿意為可能的失敗背黑鍋。缺乏明確的產品發展規劃,缺乏有效的激勵措施等等原因造成了決策過程的乏力。
    針對這種情況,通常推薦的做法是建立一個非正式的領導小組,專門負責產品規劃和各階段的評審,這個小組主要完成這樣一些工作:
      ü提出新產品研發項目
      ü取消或重新制定項目的優先次序
      ü確保進行研發的產品符合公司戰略
      ü分配研發資源 
    階段評審過程就好比是一個漏斗(如圖2),在概念形成的階段會有許多創意涌入,在研發的過程中,經過一系列篩選決策,就只剩下很少一部分項目會得到適當投資并極可能獲得市場成功。每一個階段的評審會議,都進一步為項目確定了方向:是繼續,是取消,還是變更方向? 
     階段評審應該是通過決策會議的形式,而不只是簡單的匯報或介紹。領導小組應在每次評審結束時做出明確的決策并明確地傳達這一決策。應該用這樣的決策過程來代替以簽字淘汰為基礎的任何步驟。在每次階段評審上,都要把實際執行情況同原計劃進行比較。在每個階段進行評審都要重新考察一下重要的產品和項目特性,這里列出一些,僅供參考:
          ü進度表的執行情況
          ü關鍵績效度量 
          ü預期的產品成本,毛利,收益,生命周期成本 
          ü研發方案預算和投入時間表
          ü重要的市場狀況、競爭態勢及行業信息 
結構化的研發過程:成功產品的安全帶 
    產品研發是復雜的。因為產品研發人員必須完成成千上萬項工作,而這些工作大部分是與他人工作緊密相關的,因此,協調便成為極其復雜的工作。為了能管理好這些龐大而復雜的工作,產品研發過程必須成為結構合理、定義清楚的過程。
    所謂結構化,是指相互關聯的工作要有一個框架結構,并要有一定的組織原則來支持它,比如,在一個自上而下的層次構架中,上層結構簡單一些,越到下層越繁雜越具體。所謂定義,是指每項工作都應清楚楚地明確規定出來。所有與產品研發有關的人應該清楚他們所參與的是什么工作,用什么方法去完成。 
    但我們又要避免另一個極端,即將產品的研發過程定義得過于詳細,為了控制每一個細節,把每項工作應如何完成以及工作完成后應該是什么樣子都一一設定好。這種方法最典型的特點是對每項任務都準備一套詳細編制的文檔資料,并申請批準。每項任務的完成情況都受該文檔的準備情況和批準情況的控制。這種官僚的管理方法經常是發布厚厚一本規章制度,并帶有詳細檢驗標準,規定這些項目應如何完成。按照這種做法,研發一個產品至少也會多花一倍的時間。
    這里強調的結構化的研發過程,講究產品研發原則和創造力之間的平衡。一個深思熟慮的過程并不會阻礙創造力,它允許研發小組把精力集中到研發產品這個實際問題上,并不需要每次重新建立研發過程。如圖3,我們可以以一個層次結構來構架產品研發過程:從階段(從最高和最廣的一級)到步驟,到任務,最后再到各項活動(最具體的一級)。階段對所有的項目來說都是一樣的,這是第一個決策層次。步驟對所有的項目也是一樣的(雖然某些項目可能省略一些步驟),這是第一個制定計劃和進度表的層次。任務就某個步驟如何完成提供指南。如果核心小組覺得這些指南合適的話,便可以照此執行。各項活動則完全由核心小組確定。這幾點綜合起來形成了一個決策、項目進度制定、資源規劃、過程衡量以及持續改進的基礎。

 

久久免费高清视频视频,欧美福利一区二区,美女黄的视频全免费一区二区,欧美三级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日本在线在线看片 | 日本人真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国产亚洲视频 | 日本在线一区亚洲 | 亚洲中文字幕高清一区久久 | 久久秋霞精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