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成本構成與計算方法
提供者:配置組
發布時間:2011/09/07 12:00

     摘要:返工報廢造成的費用凡是與具體物料有關的,通過工序跟蹤報告、返修單的信息,分別計入直接材料費和直接人工費中作為直接成本。成本性態或稱成本習性是說明成本對業務量(產量、銷售量等)的依存關系,說明業務量增減變動同發生成本之間的內在聯系。

    產品成本是管理會計的一項重要內容。成本是衡量各種制造資源消耗量的貨幣表達形式,是評價ERP實施效益的尺度之一,也是說明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標。講經濟效益除了擴大有效產出外,必須加強對成本的控制。
    成本會計在MRP邏輯流程圖中雖然排在較后的框中,但實際上,系統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考慮成本問題。不論是從事任何一項業務的管理人員還是表面上看似乎不介入管理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都應當時刻從系統全局出發,同樹立“質量意識”一樣,把“成本意識’作為處理任何工作須臾不可忽略的出發點。

1.管理會計
1.1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
    ERP系統的成本會計采用管理會計的原理,采用標準成本體系,同生產計劃與控制和各項核心業務緊密結合,體現物流和資金流的集成。    
    會計是一種信息系統?,F代會計學把主要為企業外部提供財務信息的會計事務稱為財務會計(financial accounting),而把為企業內部各級管理人員提供財務信息的會計事務稱為管理會計(managementaccounting)。產品成本屬于管理會計的范疇。
    ERP內部集成的主線是計劃與控制系統,不僅要對生產活動實行計劃與控制,也要對成本和資金實行計劃與控制。因此,ERP的成本管理是按照管理會計的原則,對企業成本進行預測、計劃、控制、決策、分析與考核。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主要區別如表20.1所示。

           編制財務報表要按照財務會計的原則,但是,對經營管理來說要運用管理會計。管理會計是20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學科,是現代管理科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傳入我國的時間雖然已有多年的歷史,但是,在國內電算化會計系統中沒有得到體現,這是電算化會計的一個致命的弱點,直到近年轉型ERP系統時才開始有所轉變。一度曾經認為引進的MRP II/ERP軟件中的成本會計和財務部分不合國情,但是,在明  確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后,改革的步伐加快了,隨著改革進程的深化,逐 步向國際慣例靠攏,管理會計的概念必將在我國日益廣泛普及。
    傳統手工管理的成本會計往往局限于事后核算,沒有做到對成本的計劃與控制。這種觀念已不適應現代管理的需要。ERP管理模式則強調:事前計劃——執行過程中 控制——事后分析,并把三者統一起來。
    隨著價格體制的改革,特別是價格形成機制的轉變,企業的產品價格將主要由市場競爭條件來確定。計劃成本或目標成本是競爭環境下市場或客戶能接受的銷售價格,扣除稅金和企業的合理利潤倒推計算出來的。企業如果不控制成本,就意味著可能失去市場份額,從而將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換句話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要想獲取更多的利潤,除了靠不斷創新,保持可持續發展外,主要靠降低成本,見下式:
    利潤  =    (單價一  單位變動成本)  X  銷量一  固定成本總量
    (預期計劃)  (市場競爭約束)(嚴格控制)    (市場競爭約束)    (控制)
    可簡化為:
    利潤    =    (價格       成本)    X    銷量
    (預期計劃)    (市場競爭約束)    (嚴格控制)    (市場競爭約束)
    在區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例如,財務報表中的資產負債表中有流動資產和存貨金額等項目,其準確性都是要基于產品成本,而損益表中的銷售成本的準確性也要基產品成本。如果產品成本是粗放和不準確的,那么,財務報表也是不準確的。由此可見產品成本的重要性。
1.2  標準成本體系
    標準成本體系(standard cosUng sys(em)是在20世紀誕生的一種成本管理制度。標準成本是預先確定的某個時期(如會計年度)的不變成本。它是通過對歷史資料的分析研究,經過反復測算,估計未來某個時期內各種生產條件(如生產規模、生產技術水平、能力資源的利用等)處于正常狀態下確定的計劃成本或目標成本。將實際發生的成本同標準成本進行對比,把對比的差異和各種匯總信息提供給管理人員,作為分析企業經營生產活動和決策的依據。沒有標準成本就談不上對成本的計劃,沒有實際成本就談不上對成本的控制。兩者都是必要的。
    采用標準成本將有利于:
    ●編制企業預算和成本計劃:
    ●確定銷售價格,方便投標和報價;
    ●估算企業利潤;
    ●控制成本,跟蹤庫存價值的變化:
    ●簡化成本計算程序,及時提供成本報告;
    ●評價目標完成情況和經營業績,分析原因,明確責任;
    ●制定經營決策和降低成本的措施。
    用通俗的話說,標準成本是“算了再干”,而傳統的成本核算是“干了再算”,兩者之間有本質不同。

2.責任會計制
    管理會計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責任會計制,而建立責任中心又是推行責任會計制的主要內容。成本中心和利潤中心是制造業的主要責任中心。
2.1  責任會計的原則
    成本中心和利潤中心的劃分和考核,要遵循以下幾點:
    (1)目標。各個責任中心都必須以實現企業的總目標為宗旨。在總目標前提下分解為各責任中心的目標。
    (2)可控性。本著責權一致的原則,責任中心只能對可控成本或利潤負責,所謂可控成本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責任中心知道將要發生的成本費用或可能獲取的最低利潤;
    ●發生的成本和利潤都能夠精確地計算和分配:
    ●是責任中心可以控制的成本費用或利潤。曾經有一個企業要把來廠實習的大學生的費用,交由車間成本中心消化,這種費用對車間成本中心來講是不可控的。 一個成本中心的不可控成本,往往是其上游或下游的可控成本,劃分時要本著誰承擔誰負責的原則。各項可控成本之和稱為“責任成本”。
    (3)信息共享。責任中心必須能夠共享所需的信息,能夠預見可能發生的例外情況,采取補救措施。責任中心還必須能夠掌握差異分析的手段,以便不斷改進工作流程。
    (4)責任中心必須十分明確處理例外事件的原則。如加工成本中心在加工時由于材料問題出現廢品,這個費用應當由采購成本中心承擔。
    (5)在上述原則下制訂考評指標。
2.2  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只負責對成本的管理與控制,它是一種成本的積累點。而利潤中心除有責權控制成本外,還要保證利潤的實現,有權對影響利潤的因素做出決策,如選擇市場或貨源。企業的分廠、業務部門、車間、班組、工作中心、甚至個人,只要發生費用支出的,都可以根據需要定義為成本中心,幾個成本中心可以形成成本中心組,可以有多個層次。
2.3  利潤中心
    利潤中心必須是獨立核算、有收入來源的部門或單位,如分廠、事業部等。公司或企業下可設立一個或多個利潤中心,利潤中心之下還可以設立一個或多個小規模的利潤中心。利潤中心內部再設置成本中心,成本中心之下還可以有若干小范圍的成本中心。用戶可在連鎖系統中自行定義。
    應當用現代管理的責任中心概念來代替承包概念。停留在承包水平是難以理解和實現ERP系統的,工業企業內部的承包會割斷業務流程,妨礙信息透明和共享。企業在建立責任中心體制時,要防止出現短期行為和局部利益妨礙整體利益的現象,不要違背ERP內部集成的“全流程”和“一體化計劃”的原則精神。
  在責任會計制中除成本中心與利潤中心外,有時還設投資中心,如基建技改部門,對投資規模、決策和投資效益負責。

3.產品成本構成
3.1  成本構成
    1993年7月開始實施我國新的財務會計制度,同國際通行的慣例逐步取得一致。新的成本制度將過去的完全成本法改為制造成本法。企業產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這樣計算出來的產品成本實際上是到車間(或相當于車間的分廠)為止發生的成本。產品成本將準確反映車間一級的成本水準,便于考核車間的管理責任。企業管理費同企業產品成本計算不發生直接關系,不再計入產品成本。成本分類與構成如圖20.1所示。

 3.2  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
    在管理會計中,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是一種按照歸屬的難易程度原則分類的。
    在圖20.1中,直接成本指可以明確分辨用于某個具體物料上的費用,與生產數量有關,無須分攤。返工報廢造成的費用凡是與具體物料有關的,通過工序跟蹤報告、返修單的信息,分別計入直接材料費和直接人工費中作為直接成本。
    間接成本是指那些不能明確分清用于哪個具體物料上的費用,需要進行分攤。其中與產量有一定關系的稱為變動間接費(如燃料與動力費、一些輔助材料如乳化劑、潤滑油等間接材料費,搬運費等間接人工費);與產量無直接關系的稱為固定間接費(如非直接生產人員的工資、辦公費、直線法折舊、廠房采暖及照明等)。當前的趨勢是盡可能把傳統上視為間接成本的制造費用與相關的產品聯系起來,盡量體現“誰受益誰分擔”的原則,使成本計算日益精確,有利于管理決策。
    區分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主要是決定費用是否分攤及如何分配。
3.3  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
    在管理會計中,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是一種按照成本性態(costbehavior)劃分的分類。成本性態或稱成本習性是說明成本對業務量(產量、銷售量等)的依存關系,說明業務量增減變動同發生成本之間的內在聯系。這種關系可以從總量和單位量兩方面來分析。
    隨業務量增減的成本稱為變動成本,業務量增加,變動成本總量也增加,在一定的范圍內成線性關系。但單位業務量的變動成本是不變的。如圖20.2所示。變動間接費、直接人工費和直接材料費都屬于變動成本。與業務量沒有直接關系的成本稱為固定成本,不論業務量大小總是保持在一個固定值上,但單位業務量的固定成本卻因業務量的增加而減少,或反之;固定成本主要是固定間接費。

            區分變動成本同固定成本主要是為了管理決策的應用。這些決策包括產品定價、產品發展獲利分析、自制/外購等?,F代管理會計的貢獻毛益(contribution margins)概念,就是在成本性態的分類前提下提出的,對管理決策有重要意義。
    按照成本性態分類的,除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外,在管理會計中還有各類混合成本,例如,在某個業務量以下成本是固定的,但超過一個限度以上又是變動的,像有些能源、電話費的計算等,在實際應用中比較復雜。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查閱管理會計圖書,這里不贅述

 

久久免费高清视频视频,欧美福利一区二区,美女黄的视频全免费一区二区,欧美三级中文字幕视频
色道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成人区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欧在线观看 | 亚洲福利精品视频 | 亚洲日韩a∨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剧情一区二区三区 |